中信银行高官落马“串串烧”,腐败案触目惊心如何“亡羊补牢”?

中信银行高官落马“串串烧”,腐败案触目惊心如何“亡羊补牢”?

来源:雪球App,作者: 牛耳财经,(https://xueqiu.com/4371625715/231009098)

前行长及众多分行行长纷纷落马,内控问题频出叠加机构不断“用脚投票”,中信银行还有光明的未来吗?

作者 | 杨阳

编辑 | 牛财

中信银行(601998.SH)股价在低位徘徊许久了,从上市首日到今年9月16日,股价下跌31%,其背后是该行查处金融腐败进程加速。

据不完全统计, 今年以来中信银行已有3位分行行长,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监察调查;1位分行长被“双开”;原行长被公开审判。同时,中信银行总行和分行,频频被银保监行政处罚。

如何应对经营风险中的腐败问题,对中信银行是个巨大挑战。

高官成串落马实际上,有关部门对中信银行早有提醒。

中央第九巡视组今年2月向中信集团党委反馈巡视情况时要求,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特别是各级“一把手”的有效监督,结合金融领域发生的典型案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

虽有提醒言犹在耳,但中信银行的各级“一把手”,却频频传出落马消息。

今年9月2日,根据中信银行纪委、昆明市监委消息,中信银行昆明分行原行长林争跃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信银行纪委审查和昆明市监委监察调查。同日,中信银行昆明分行滇池支行原行长解鹏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监察调查。

两大高级领导同一天落马,这样的案例,在国内金融业并不多见。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往前20天,即8月12日,中信银行宁波分行行长吴学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接受纪检部门监察调查。

再往前4个月,即今年4月22日,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谢宏儒被“双开”。他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长期将信贷审批权作为牟取私利的工具,接受利益输送,肆无忌惮聚敛钱财,数额特别巨大;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发放贷款,造成重大风险损失。

谢宏儒的案例,成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之一。

谢宏儒是中信银行的“老将”。他从2000年开始在中信银行工作,先后任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行长、党委书记;中信银行广州分行行长、党委书记。他还从2018年7月开始担任中信银行业务总监。

一家银行出现如此多的“硕鼠”,本来已经令市场非常吃惊,但小巫见大巫的是,中信银行前行长也因受贿被审判。

今年2月22日,山东济南中院公开审理了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受贿案。公诉机关指控:2003年至2019年,孙德顺利用包括担任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贷款审批、获得授信额度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9.795亿余元。孙德顺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中信银行披露的信息显示,孙德顺从2011年12月开始在中信银行任职,到2019年2月不再担任执行董事、行长,时间长达8年。

分行频频被罚“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们如此不堪,中信银行及下属机构难免因违法违规,频频被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行政处罚。

今年9月5日,嘉兴银保监分局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信银行嘉兴分行存在部分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于土地竞拍保证金、向项目资本金不足房地产企业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多类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205万元。

中信银行及下属机构被行政处罚简况

据不完全统计,中信银行今年已被银保监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约18次,涉及中信银行上饶分行、蚌埠分行、西安分行、南昌分行、宁波分行、榆林分行、丽水分行、上海分行和青岛分行,以及中信银行总行等单位。

此外,中信银行下属机构频频向房地产企业违规贷款,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警告或处罚,如中信银行上海分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宁波分行“通过借名贷款为房地产企业融资”;西安分行和南昌分行“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但是,在中信银行今年半年报中,还提出过对房地产行业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强化管理的原则下有序开展业务,有效防范业务风险。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等三个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合计达到 62.65%。

中信银行前10客户中有3家为房地产公司,贷款额分别是93亿元、81亿元和76亿元。

这种情形在其它银行中,并不多见。

今年上半年,融创中国和中国恒大资金链紧张,频频传出各种拖延还款消息。融创中国第6大往来银行是中信银行。中国恒大重要往来银行中,也包括中信银行。

如何“亡羊补牢”天眼查信息显示,中信银行的风险总量已达到84万以上,自身风险达到13700以上。

实际上,中信银行官网显示,公司分别设有监事会、监事会办公室、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监督委员会等,治理结构看上去层次丰富,为何还会出现如此多高层领导屡屡触犯法律法规底线?为何机构庞杂,却效率低下?中信银行能否“亡羊补牢”,扎紧制度的笼子?目前来看,这一切还有待观察。

管理层的上述混乱状态,难免导致中信银行经营上利润跑输同行,股价在二级市场疲软,机构纷纷“用脚投票”。

中信银行2007年4月上市,同年上市的股份制银行还有兴业银行(601166.SH)。从上市首日到今年9月16日,超过15年的时间,中信银行股价下跌31%,而兴业银行同期股价上涨267%。

也就是说,如果股民用100万元在上市首日买入中信银行,到今年9月16日只剩下69万元;如果用100万元买入兴业银行,现在是367万元。

在股吧中,股民对中信银行的熊势抱怨多多。有的说:“赶紧跑。一个字,跑;两个字,快跑;三个字:快快跑。”有的说:“中信银行的估值低于行业均值水平,肯定是公司内部出了大问题。”还有人问:“低于净资产这么多,咋就没有资金进来?”

股价表现的差异,和公司为股东赚取净利润的能力直接相关。

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净利润是325亿元。同期,兴业银行净利润449亿元,中信银行只有兴业银行的72%。

而在两家银行上市时的2007年,中信银行当年净利润83亿元,兴业银行是86亿元,基本接近。

中信银行不是没有“高光时刻”,从2007年到2011年,中信银行各年度净利润曾领先于兴业银行。但从2012年开始被兴业银行反超,到现在一直落后。2021年时,中信银行年度净利润只有兴业银行的67%。从2013年到今年上半年这近10年内,中信银行净利润之和只有同期兴业银行76%。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机构更是如此。到今年2季度末,中信银行只被4只基金重仓持有,兴业银行却被99家基金公司的471只基金重仓持有。两者相差116倍。

显然,中信银行内控漏洞频出,是核心问题之一。中信银行能否知耻而后勇?又将如何“亡羊补牢”?《牛耳财经》将持续关注。

- END -

牛耳财经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

五字成语
365bet手机投注网址

五字成语

📅 07-05 👁️ 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