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

中国皇帝

在上古三皇五帝时代至夏、商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生前的称号为“后”;从商朝开始,君主生前称“王”,死后改称为“帝”;如黄帝、后羿、后稷、帝喾、帝尧、帝纣等。

从周朝起,最高首领称为“天子”,周室称“王”作为天子的尊号,如周武王、周平王等。然而早在西周,楚国因反对周天子的统治已自称为王,及至战国,随着周天子彻底失势,陆续发生了徐州相王与五国相王等事件,使得本应是天下之主的王号成为单纯的一国之君号,不再有尊崇地位。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曾自称“西帝”,并派大臣魏冉出使齐国,推举齐湣王为“东帝”。招致各方诸侯国的愤怒,在巨大压力下取消,齐王、秦王见称帝不得人心而取消了帝号。

秦始皇想像图(实际上秦朝不执行周礼,并不穿冕服)。为东亚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秦朝建立后,因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不愿沿用已经沦为一般国君称号的“王”,而建立“皇帝”一词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谓,自此以后“皇帝”取代了“帝”、“皇”、“后”与“王”,成为此后两千年来中国帝王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并仍然与“天子”交互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