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生命禁区”与“毒”battle

他在“生命禁区”与“毒”battle

通讯员 刘南松 李子科 陈丙钊 作为与毒魔斗争在最前沿的部队,防化兵逆行于“生命禁区”,与时间和死神赛跑,有着“降魔神兵”的称号。在祖国西部的天山脚下,就有这么一支队伍——新疆军区某防化团,他们担负着西北地区核生化防护保障任务,始终坚持练兵备战,而他们的四级军士长陈琪更是强军不懈,攀登不止,在苦练中与“毒”共舞。入伍15年来,陈琪先后带出了40余名骨干,为他专设的“降魔工作室”已于近日挂牌。面对荣誉和称赞,他总会说:“把岗位干出专业化水准,让军旅绽放职业化风采。” 7月的天山脚下,烈日炎炎,气温30多度。新疆军区某防化野外训练场,道道热浪席卷而来,即将开始的某型放射性检测装备操作考核让场内气氛骤紧。 “不好!报告!装备突发故障!”就在考前10分钟,检测员唐显博进行最后一次例行性试机检查时,发现车载低本底测量仪无法计数,他使出浑身解数仍无法奏效。 “快叫陈琪!” 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信息和技术室主任刘书光大喊道。 得知消息,陈琪迅即赶到。搬铅室、查故障、拆探头、连电路,只见他三下五除二“神一般”操作,测量仪恢复正常,考核按计划进行。在场考官直接给陈琪装备故障排除科目成绩为“免考”。 “免考”背后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源自陈琪走上化验分队长后败走“麦城”的尴尬。 2007年7月,陈琪任化验分队长。上任伊始,指导训练洋相百出:毒剂检测落后于连队平均成绩,说不清沙林、VX等毒剂性质特征。无比狼狈的陈琪定下目标:3个月内,所有防化单兵课目成绩达到优秀!从此,实验室里常能看到他挑灯夜战的身影,虽然脸黑肤糙了,但陈琪的专业素质却在逐步提高。 为了掌握沙林这种挥发性大的神经性毒剂在不同样品中的物理状态,陈琪连续两个星期与毒剂面对面接触,双眼受到刺激,瞳孔缩小,灰色和黑色充斥着眼底,直视太阳都不觉得刺眼。他不顾医生的劝解,继续试验,最终总结出沙林毒剂样品的最佳酸碱化验环境。 芥子气受不同浓度、不同性质染毒样品因素干扰,往往影响检验的准确性。陈琪盯上了这个“拦路虎”。在一次训练中,由于时间太长,残余的芥子气渗透进陈琪的防毒手套,使手部受到感染,起泡溃烂。他忍痛记录下不同时期染毒特征,直到所有数据收集完毕,才用注射器将脓包里的染毒体液抽出,把溃烂的皮肉刮去,简单包扎后又投入到训练中。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摸索出了“降低配液碱性试管均匀加热”的方法,极大地缩短化验时间,提高化验准确性。为此,陈琪的手背上至今还有4块伤疤,“毒王”的名号由此传开。 快速深入“毒区”,在短时间内对土壤、水源、空气、植被等进行侦检是防化兵的必备战斗能力。陌生地域、特殊环境下,对疑似毒剂进行观毒判毒、侦毒器操作、侦毒管使用、判别染毒种类及上报侦察结果等,每个细小的环节都要精准的判断,细致的处置。看似简单的几分钟,可要想突破、提高速度、正确侦检,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训练几百次,甚至上千次,这些都考验着防化兵的体力、耐力以及对毒剂的敏觉,绝不能出现任何失误。2015年,陈琪备赛军区岗位练兵比武。此次比武化验课目使用水、土壤、沙石、植被4种样品,每种样品中只含有一种毒剂或毒物,需要选手快速分析化验,检测出每种样品中的毒剂或毒物,用时最短准确率最高者获胜。作业开始后,陈琪遥遥领先。但检测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2种样品中重复出现某种毒剂。千钧一发之际,陈琪沉着冷静,迅速运用自己研究的“硫酸亚铁法”,发挥出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的优势,准确无误后果断举手示意。后来了解,果然是考核组有意设置,陈琪一举夺冠! 短 评 时刻保持精武冲锋姿态 王忠波 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记者问他下一步打算时,他表示,“明天还要到田里去”“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 勇攀高峰谋训,矢志精武打赢,是备战打仗最美姿态。陈琪从“门外汉”到精武尖子的华丽转身,是他在磨砺胜战本领、争当强军先锋的道路上勇于攻关、苦练精兵,挑战自我、不断超越的生动写照。对军人而言,只有矢志打赢追求、执着素质锤炼,锻造“下一个更好的自己”,才能打仗有备、强军有为、青春有样。 改革强军的紧迫态势和特殊考量,决定了革命军人随时能战、战之必胜,但精武强能并非易事,迫切需要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偏向虎山”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魄力,加紧弥补打仗能力的短板弱项、攻克谋训备战的瓶颈障碍、提升出列胜战的素质本领,在练兵之路上蓄足打仗底气,在强军之行中砥砺使命担当,在军旅之涯里写满铁血荣光。 (作者系新疆军区某防化团政治工作处主任)

相关推荐